热 点 资 讯
最 新 资 讯
热 点 资 讯-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内篇·问下》,景公问晏子曰:“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晏子对曰:“其行水也。”。从古至今,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懂得倡导廉政,以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历史上的许许多多清廉官员的廉洁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至今令人感动。这些廉洁故事也指引着我们要做廉洁文化的倡导者和廉洁从业的践行者。
于谦是名传千古的大诗人,更是明代有名的廉洁官员。年仅16岁的于谦吟唱出《石灰吟》,这首诗所表现的品格,也成为他一生的行事准则。“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于谦这首《石灰吟》,将其清正廉洁、鞠躬尽瘁、刚正不阿的慷慨气质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于谦于三十多岁时走入官场,彼时的官场风气混乱,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在官场上作威作福收受贿赂。官员们想要见王振一面不仅要排队,还需要准备丰厚的“见面礼”——至少需要白银百两。于谦回京述职之时,却两手空空而来。同行有人劝他,既不送金银财宝,最起码也准备些特产来。于谦却潇洒一笑:我这两袖中自有清风,这便是我带的见面礼。
回去后于谦作诗严明志向“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朝见天子我也两袖清风,不拿民脂民膏来贿赂当朝。凭着这种不趋炎附势、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于谦的行为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称赞。但却惹恼了太监王振,王振将他诬告入狱。河南、山西的老百姓、官员、藩王纷纷为其上书鸣冤,最终阻止了王振陷害忠良,于谦被官复原职。
清明廉政的好官永远被老百姓爱戴,于谦高洁的品质也随着他的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及成语“两袖清风”青史留名。
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优良传统美德,时代在不断发展,只有树立长期坚持学习的意识,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提升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警醒能力,时刻警醒自己用党的纪律规范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在政治、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执行廉洁从业各项规定。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保险从业人员,要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要经得起考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常怀律己之心,远离腐败深渊,自觉地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同保险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克服浮躁情绪,努力做到思想纯洁、品行端正、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广大保险客户服务。只有强化提升党性修养,树立思想纯洁、作风纯洁、廉洁从业的思想意识,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才能让清正廉洁成为习惯和自觉,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
孟子曰:“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让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持之以恒的加强党性修养,时刻将廉洁自律铭刻于心,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廉洁从业,共同创造保险业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柴玉红)